我院第三届社团(团队)创新课题——独立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以漓院为例)

发布时间:2012-05-2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
独立院校贫困大学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伴随着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独立院校贫困生在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致使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制约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障碍,急需疏导和调节。本课题从我院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着手,总结心理问题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了我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我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我院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 漓江学院 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调查分析 建议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伴随着独立学院的日渐发展,家庭水平较低和贫困的学生就读于独立院校的群体也日益壮大。而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犯罪事件使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高了关注,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而独立学院贫困学生由于受入学分数、教育资源、社会认可度、就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及独立学院其灵活的办学模式和自身性质特殊性的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传统的本科院校贫困学生相比呈现出独特的形态,相对于其他院校的贫困生而言,他们背负的心理负担更重,心理问题也更加复杂,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增强身心健康,让贫困生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社会环境,已成为广大独立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较为优越的情况下,贫困生的生活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抵触,敏感,极端,虚荣心等心理问题。这不但会对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对社会大学生犯罪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探索研究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一直是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针对独立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研究却少之又少。这就要求我们推陈出新,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和研究,得出独立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独立院校的贫困生在高校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受各方面的影响,这一群体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很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前途,学校发展,甚至会增加社会犯罪。本文就独立学院贫困生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了独立学院贫困生产生的原因、贫困生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贫困大学生是我院的特殊群体,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关系到其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我院稳定与发展。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我们对我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与分析,了解当代贫困大学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心理帮扶,培养和塑造他们坚强的性格,给予精神上的解困,使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能够及时解决自身心理问题,健康成长。我们希望通过对我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为我院今后完善学生心理教育提供资料以及对贫困生的教育策略提供建议。

第二部分  漓江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课题概况
一、 漓江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的思路、方法步骤及成果展示
(一)基本思路
1.对贫困大学生产生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误区等。
2.针对上述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包括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播放电影,定期向专业老师进行了解、咨询。
3.以外语系的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与分析的对象,将理论与策略应用于实践中。
4.使用心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结论。

(二)方法步骤
1.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籍,提高对大学生所存在心理问题的认识
2.采用“调查→分析→研究→实践”的方式,制定出一套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3.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外语系进行试点,定期在新生班级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如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单,跟踪采访。
4.研究方法:
4.1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到我院贫困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数据,并找出其存在的心理问题。
4.2  观察法     通过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本院贫困学生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帮助心理有缺陷的同学。
4.3  数据分析法 从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中获得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本院贫困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5.研究工具: 
5.1 使用心理调查量表综合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三)成果展示
1.制作及粘贴海报;
2.撰写论文;
3.视频和音频材料;

二、漓江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创新之处
1.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项目,但是针对独立院校的调查研究较少。根据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中所检索的关键字“独立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看来,目前仅有6篇与这方面相关的调查研究论文,从中可以看出,针对独立院校的研究较少,对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因此我们的研究就是针对这样一个群体,调查,分析,研究其心理健康状况。
2.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独立院校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素质的关注力度,转变社会对于独立院校大学生家庭情况普遍优越的观念,加强我院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的重视,及时发现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更是践行我院“至善”文化理念,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体现。

三、漓江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一)SCL—90量表数据分析(参照附表一)
1.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外语系08级和09级生活较为困难的学生
2.调查形式:抽样调查
3.发放问卷:110份
4.有效问卷:100份
6.回收率:  90.91 %
7.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因素 常模 样本得分(总均分) 高出常模(有症状人数比例)
躯体化 0.99~1.85 1.60 29%
强迫症状 1.10~2.14 2.06 31%
人际关系敏感 1.04~2.26 1.88 18%
抑  郁 0.91~2.09 1.78 21%
焦  虑 0.96~1.82 1.83 38%
敌  对 0.91~2.01 1.64 14%
恐  怖 0.82~1.64 1.56 35%
偏  执 0.86~2.00 1.73 26%
精神病性症状 0.87~1.71 1.66 39%

(二)调查结果
1.独立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大多数都处于良好的,积极的状态。
从本次的SCL-90的量表测试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08级及09级生活较困难的同学中,根据样本得分与常模对比中可知,样本得分均处于常模值,说明被调查的同学中,心理状态普遍属于良好状态。
在与有症状人数比例对比中,躯体化占总人数29%,强迫症状占总人数31%,人际关系敏感占总人数18%,抑郁占总人数21%,焦虑占总人数38%,敌对占总人数14%,恐怖占总人数35%,偏执占总人数26%,精神病症占总人数39%。这些数据都没有达到总人数的一半,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
2.独立院校的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有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的症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35%、39%,其高出常模(有症状人数比例)明显大于其他六项,且超过总人数的1/3,说明在我院生活较为困难的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针对此方面进行相关调查及研究并提出相关教育对策,同时也是大学心理教育中的着重点。

四、漓江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漓江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以及我院贫困生自身的个性特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格的塑造深受环境等外因的作用,但人格个体的自我塑造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根本原因。我院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如下:
(一)自我意识水平不高,容易发生自我评价偏差
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我院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的困扰,不能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水平不高,容易发生自我评价偏差。这种偏差一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偏低,他们常常担心得不到必要的学习生活物质保障,感到处处不如别人,心理惆怅、焦虑,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另一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偏高,经济的贫困让部分我院贫困生产生了过强的自尊心,自傲、敏感、多疑是部分我院贫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二)人格特质的不完善,容易产生不良心理
我院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更多表现为内向、谨慎、情绪不稳定,参与社会的程度较低等特征。如果贫困生经常表现出沉默、谨慎、自我封闭、情绪化等特点,则会导致他们产生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总觉得别人厌恶自己,难以集中精力做事等不良心理。

(三)应对贫困方式的不正确,容易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方式
维持心理平衡,是个体自我保护的需要。当一个人面临挫折的时候,常会调动自身的适应性机制包括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来维持心理平衡。而我院贫困生由于家庭贫困,能力不足,人际交往圈子狭小,加之偏高的抱负水平,往往更容易形成挫折感。面对挫折,他们常采用文饰、投射、压抑、否定、反向等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挫折,虽然这种防御机制能够暂时缓解心理的矛盾和冲突,但也容易形成逃避、退缩等习惯的应对挫折的方式和各种心理问题。

(四)生活观念的不正确,容易产生不良心理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同化成一种以金钱为唯一目标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从而加剧了我院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导致心理失衡。生活上,表现为只喜欢享受,不喜欢磨难,更不愿意把贫困看成是磨难,而是把它当成生活中难以承受的挫折;学习上,表现为被动接受知识,不主动获取知识,更不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活暗淡,学习滞后等并由此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五)恐怖心理
恐怖症状与传统的恐怖症状或广场恐怖症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或公共场合及交通工具。此外还有反映社交恐怖的项目。而我院大学生大多数表现为社交恐怖,如大庭广众面前害怕被别人注视,害怕会当众出丑,因此当着他人的面不敢讲话、不敢写字、不敢进食,甚至会出现面红耳赤、出汗、心跳、心慌、震颤、呕吐、眩晕等。大学是一个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而大学生是刚脱离以前的纯学习状态,渐渐地接触社会的一个社会群体。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由于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理解不到位,产生对问题的误解,大学生的恐怖心理出现或加重。
(六)焦虑心理
焦虑症状包括一些通常在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症状与体验。一般指那些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躯体征象,那种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是本因子的主要内容,而我院贫困大学生主要由于经济拮据,为学费、生活费犯愁,与那些吃穿无忧、出手阔绰的同学形成巨大反差,易产生攀比的焦虑心理。并且大多数贫困生来自贫穷的农村,为此,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力图改变现状,却又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而焦虑。由于学生自己不能溶入大学这样一个环境,缺乏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焦虑。而且当贫困生来到大学这个新环境,他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学生活,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日益显现,导致焦虑的产生。

(七)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病性症状包括有幻听、思维播散、被控制感、思维被插入等反映精神分裂症择定状项目。而我院大部分贫困生的精神病性症状主要表现在父母多数将希望寄托于他们身上,面对家庭的困难及父母的期望,他们渐渐变得沉默寡言。此外,我院贫困大学生一般存在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他们一般都无法接受与他人之间的反差和与梦想的反差,一般都有更强的自尊心,一般都来自农村或是城市中的低收入家庭,进入大学后相对其他同辈人,在所有涉及金钱的方面都比不上,但又不甘心不服气,想以优异的成绩来显示自己的才能,希望通过在金钱以外的方面来满足其内心的成就感。在这种强大的压力和及其矛盾的心理认识下,导致我院许多贫困生很容易产生孤独和自卑的心理,从而容易引发精神病性。

(八)贫困家庭的影响
我院贫困生一般来自于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他们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贫困生的心理年龄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生理年龄,许多情况使他们忧虑和紧张。比如在别人轻松度假时,他们得为如何凑足学费而苦恼;在面对终年辛苦劳作的父母时,他们深感内疚和不安;在看到父母为供他(她)们上学而不得不让兄弟姐妹们辍学时更是感到深深的自责。因此,贫困生存在着将来如何通过自己的成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压力。

(九)目前我院资助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我院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助学体制。首先,对贫困生的界定不明确;其次,资助能力有限,资助对象不全面;再次,物质资助的同时忽略了精神资助。一旦确定资助对象,学校就会将受资助学生的名字予以公布,这些做法虽然能够引起领导、老师、同学的关注,却很容易造成对贫困生自尊心的伤害,很可能造成他们对外界评价的不安,逐渐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封闭。

第三部分  对漓江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
造成我院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应的解决对策也不应该是单一的。我们不仅要给贫困生以物质资助,而且还要给予其精神上的精心指导,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和及时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我院贫困生能更好的克服各方面的困难。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一)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院贫困生虽经历的挫折较多,成熟的较快,但他们毕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社会生活中许多复杂的问题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应帮助我院贫困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贫穷,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走出金钱的小圈子,正确处理眼前困难与人生发展的关系;教育他们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同时教育他们要勤奋,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不言弃。

(二)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指导贫困生学会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
1.建议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注意指导我院贫困生正视贫困,引导他们立志在困境中崛起。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社会和形势的发展,正确认识贫困问题是一个暂时的社会问题。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甘于贫困,不去努力改变贫困。
2.建议学院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我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符合我院贫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教学,使其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心理调适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三)鼓励贫困生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克服消极心理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保健的重要手段。与亲属、朋友、同学交往能使人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个人的苦恼有地方倾诉,不易积存郁结,这对缓解我院贫困生心中的孤独感和压力苦闷颇有益处。针对贫困生存在自我封闭的心理问题,应教育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经常性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密切与他人的关系,并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要让贫困生明白,自己在接受他人的同时,要尽自己所能去理解人、帮助人,只有在互动的过程中才能体会自身的价值。同时,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注意发挥班、团组织和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消极心理,增进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 助困与育人相结合
建议我院在原有的奖、贷学金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漓江学院贫困生资助体系,采取奖、贷、助、减等多种综合方式解决我院贫困生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完成学业。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在帮助他们解困的同时,应注重培养贫困生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他们奋发成才。
1.建议经济支助与自立自强教育有效结合。也就是说,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困难补助改为特别奖学金,同时加大勤工助学力度,优先满足贫困生的需要,力求通过贫困生的诚实劳动获得报酬,从而达到既解决实际困难,又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2.建议勤工助学与成才教育有效结合。在劳务型勤工助学基础上,要大力开辟文化、技术型岗位,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贫困生参加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及早进入科研开发、生产过程,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五)家庭方面   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父母,应该在关心子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地关心其心理的需要,转变教育方式,多与子女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给子女在心理上提供一个稳固的精神寄托,保障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六)切实做好贫困生就业工作
对于日益增加的我院贫困生群体,如何做好他们的就业工作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注重贫困生实用求职技能的培养。贫困大学生都是来自贫困地区,那些地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与城市中小学优越的教育环境相比,基础知识不太牢固,实践动手能力差,这些是在进入大学校门以前就存在差距。如果在大学阶段得不到及早的弥补,势必对大学的学习造成影响,并使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我院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应重视这一现象,创造条件为贫困生补上这一课。建议我院可以在贫困生资金专门设置一项贫困生教育基金,用这笔钱为贫困生开设英语提高班、计算机扫盲班,建立特困生机房,向特困生免费开放实验室,增强贫困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为贫困生设立的助工助学岗位不能只是单纯的打扫打扫卫生,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应与提高综合技能相结合。只有当这些受用人单位看重的实用技能提高了,再加上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找工作时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2.为贫困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我院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时,应该把为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单列出来,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在开展就业指导方面,根据每个贫困生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面试成功率;专为贫困的毕业生建立档案,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为贫困生组织专场招聘会;也可以在二三年级就为贫困生寻求机会,将贫困生情况向急需人才的企业宣布,由企业和贫困生签订协议,组成帮扶对子,由企业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贫困生毕业后再到企业工作,将二者捆绑起来,双方互惠互利,既有利于贫困生顺利找到工作,又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

第四部分  结语
在我课题小组关于独立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以漓江学院为例的课题上,通过前期收集资料,发放问卷到中期分析数据,调查采访,再到后期汇总材料,撰写论文,展示成果。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逐渐完善并丰富课题内容。但在本课题小组调研期间,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我院学工处出于工作保密性的原因,我们未能拿到贫困生的名单,也未能拿到大学生心理测试的结果,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由于我们缺乏做课题的经验,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问卷调查的设置失误,使得问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我院部分贫困学生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接受我们的调查采访,给我们的调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这些无疑对我们课题的深入调查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积极的调整,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必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将尽己所能,为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数据资料和建议,同时为弘扬我院“至善”文化精神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赤子》2009年第8期供稿文/董炳凤
[2]魏文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因与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  [3]李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浅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3):136.  [4]周玉林.从马家爵案反思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林业教育,2006,(2):57.
[5]时蓉华.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潘玉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李文长,刘亚荣.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和政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8]李海燕.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及扶助体系的建立[J].鲁行经院学报,2002,(6) [9]林俊荣.当代大学生的贫困应对方式调查[J].青年探索,2006,(4)

 

 

附件一: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父亲工作单位             
学校                    年级         班级        母亲工作单位              
家庭主要成员                           
总指导语:下面的句子是用来描述同学们平常的身心状况与学习状况的。判断这些句子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自己的情况,请在句子后面所对应的方框中打一个钩。你的答案均无正确与错误之分,我们对你所选择绝对保密,它不会影响你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影响老师对你的看法!
注意事项    请如实回答
请不要漏答
如有看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我们会及时解释
谢谢合作
指导语:以下表格中列出了有些人可能有的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最近一星期内下列问题影响你的实际情况,在5个选项内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在答题纸相应一格填上其得分。(注;本量表要反复使用,请大家尽量保持其整洁,谢谢)


题  项 从无(1) 轻度(2) 中度(3) 偏重(4) 严重(5)
1. 头痛 □ □ □ □ □
2. 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 □ □ □ □ □
3. 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 □ □ □ □
4. 头昏或昏倒 □ □ □ □ □
5. 对异性的兴趣减退 □ □ □ □ □
6. 对旁人责备求全 □ □ □ □ □
7. 感到别人能控制你的思想 □ □ □ □ □
8. 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 □ □ □ □
9. 忘记性大 □ □ □ □ □
10. 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 □ □ □ □ □
11. 容易烦恼和激动 □ □ □ □ □
12. 胸痛 □ □ □ □ □
13. 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 □ □ □ □ □
14. 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 □ □ □ □ □
15. 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 □ □ □ □
16. 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 □ □ □ □ □
17. 发抖 □ □ □ □ □
18. 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 □ □ □ □
19. 胃口不好 □ □ □ □ □
20. 容易哭泣 □ □ □ □ □
题  项 从无(1) 轻度(2) 中度(3) 偏重(4) 严重(5)
21. 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 □ □ □ □
22. 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您 □ □ □ □ □
23. 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 □ □ □ □
24. 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 □ □ □ □ □
25. 怕单独出门 □ □ □ □ □
26. 经常责怪自己 □ □ □ □ □
27. 腰痛 □ □ □ □ □
28. 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 □ □ □ □
29. 感到孤独 □ □ □ □ □
30. 感到苦闷 □ □ □ □ □
31. 过分担忧 □ □ □ □ □
32. 对事物不感兴趣 □ □ □ □ □
33. 感到害怕 □ □ □ □ □
34. 我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 □ □ □ □
35. 旁人能知道您的私下想法 □ □ □ □ □
36. 感到别人不理解您不同情你 □ □ □ □ □
37. 感到人们对你不友好,不喜欢您 □ □ □ □ □
38. 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 □ □ □ □
39. 心跳得很厉害 □ □ □ □ □
40. 恶心或胃部不舒服 □ □ □ □ □
41. 感到比不上他人 □ □ □ □ □
42. 肌肉酸痛 □ □ □ □ □
43. 感到有人在监视您谈论您 □ □ □ □ □
44. 难以入睡 □ □ □ □ □
45. 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 □ □ □ □
46. 难以作出决定 □ □ □ □ □
47. 怕乘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 □ □ □ □ □
48. 呼吸有困难 □ □ □ □ □
49. 一阵阵发冷或发热 □ □ □ □ □
50. 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 □ □ □ □ □
51. 脑子变空了 □ □ □ □ □
52. 身体发麻或刺痛 □ □ □ □ □
53. 喉咙有梗塞感 □ □ □ □ □
54. 感到对前途没有希望 □ □ □ □ □
55. 不能集中注意力 □ □ □ □ □
题  项 从无(1) 轻度(2) 中度(3) 偏重(4) 严重(5)
56. 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较弱无力 □ □ □ □ □
57. 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 □ □ □ □
58. 感到手或脚发沉 □ □ □ □ □
59. 想到有关死亡的事 □ □ □ □ □
60. 吃得太多 □ □ □ □ □
61. 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 □ □ □ □ □
62. 有一些不属于您自己的想法 □ □ □ □ □
63. 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 □ □ □ □
64.醒的太早 □ □ □ □ □
65. 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 □ □ □ □ □
66. 睡得不稳不深 □ □ □ □ □
67. 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 □ □ □ □ □
68. 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 □ □ □ □ □
69. 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 □ □ □ □ □
70. 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 □ □ □ □ □
71. 感到任何事情都很难做 □ □ □ □ □
72. 一阵阵恐惧或惊恐 □ □ □ □ □
73. 感到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 □ □ □ □ □
74. 经常与人争论 □ □ □ □ □
75. 单独一人时神经很紧张 □ □ □ □ □
76. 别人对您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 □ □ □ □ □
77. 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单 □ □ □ □ □
78. 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宁 □ □ □ □ □
79. 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 □ □ □ □
80. 感到熟悉的东西变成陌生或不像是真的 □ □ □ □ □
81. 大叫或摔东西 □ □ □ □ □
82. 害怕会在公共场合昏倒 □ □ □ □ □
83. 感到别人想占您的便宜 □ □ □ □ □
84. 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很苦恼 □ □ □ □ □
85. 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 □ □ □ □ □
86. 感到要赶快把事情做完 □ □ □ □ □
87. 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问题 □ □ □ □ □
88. 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 □ □ □ □ □
89. 感到自己有罪 □ □ □ □ □
90. 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 □ □ □ □ □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