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三届社团(团队)创新课题——关于学术活动对漓江学院“至善”文化促进作用的调研

发布时间:2012-09-0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人物访谈及实地调查的形式,探讨了关于学术活动对漓江学院“至善”文化促进作用。调查表明:不同类型的学术活动对学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对于学生的实际收益都较低,各类学术活动都存在一定的待完善之处。总结学术活动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得出,举办学术活动不仅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还应提高活动氛围的影响力及基础设施(制度)的完善建设等。漓江学院学术活动的创新化、氛围化、意识化的改变对推进漓江学院“至善”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学术活动;至善;校园文化;学风建设

一、 引言
校园至善文化也是整个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精神文化。同时校园至善文化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院的体现,是一所学院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而学术活动在学院这一特定的范围内,亦呈现出了一种特定的至善文化氛围,是师生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因此,在学术活动的层面上,如何促进学院至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是学院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于此同时,校园至善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深远意义。所以,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引导我院的优良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积极打造我院一直秉承的“至善”文化。

二、 研究设计
(一) 研究目的
1. 考察漓江学院各种类学术性活动的参与度、实践度、运用度、收获度等情况。
2. 通过调查桂林各大高校各类学术性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分析对比漓江学院与桂林各大高校在学术活动上的差距。
通过漓江学院与桂林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与广西师范大学)在学术性活动的参与度、实践度、运用度、收获度等方面作比较分析,探讨各校在学术活动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对比分析与总结,进而试图找到漓江学院关于学术活动促进“至善文化”的新方法、新思路。
(二) 研究对象
桂林市雁山区三大高校学生,特别是学术活动的参与者(筛选对象时,已通过过滤性问题进行过滤,确保研究对象的指向性明确)。
(三) 数据资料采集方式
1. 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重点在于我院学生们学习情况的了解,从学生对我院开展的学术宣传,知识讲座等等活动的参与度、实践度、运用度、收获度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问卷也会做出相应的细节调整,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经济管理系会侧重于学风建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术活动月的开展);而别的系会侧重于学风建设与风俗文化的结合(中文系的中华传统文化月、外语系的东南亚文化节等)。
2. 人物访谈
选择不同阶层的人物代表作为访谈对象,例如:学院领导、教职工、各学术活动负责人及参与对象等。根据各位代表对学风建设的理解及对各种学术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与建议,整合适合漓江学院学术活动开展情况的的改进办法。
学院领导是统筹管理整个活动的中心人物,从学院领导的角度看各类学术活动,从整个大局的角度思考问题,会有较为宏观的认识和理解;教职工在开展学术活动中扮演活动细化的角色,在对活动细化的过程中,有对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清楚的认识和直观的看法,使得对活动的开展有更详尽的认识。
以不同阶层的人物代表作为访谈对象,有利于对我院学风建设及学术活动的开展有理性的认识和客观的分析,在不同层面上认识并把握学术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活动实践初衷,使本次调查数据更客观。

三、 调研的数据分析
(一) 定量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本调研团队小组于2012年3月-4月分别在三个高等教育学校: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及桂林理工大学校园范围内派发了共1000份问卷,进行“桂林雁山区各大高校学术活动基本情况”的调查。
其中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以下称漓院)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4份,问卷回收率及问卷有效率皆超过75%以上,故此次调查的结果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在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称师大)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2份,问卷回收率及问卷有效率皆超过75%以上,故此次调查的结果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在桂林理工大学(以下称桂工)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问卷回收率及问卷有效率皆超过75%以上,故此次调查的结果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1. 问卷调查对象特征描述
本课题的调查问卷以漓院、师大和桂工的在校学生(2008级-2011级)为整体,分别在三个校园内随抽取样本量为研究对象。
 
图1-1 三大高校参与调查学生年级分布的分析结果
由图1-1可知,本次调查的漓院、桂工、师大的学生样本抽取比较均匀,以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图1-2 漓江学院参加调查者在本学年参加活动次数*年级分布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474位调查者中,大一学生214人,占总调查人数45.1%,大二学生134人,占总调查人数28.3%,大三学生119人,占总调查人数25.1%,大四学生7人,占总调查人数1.5%。
本学年参加学术活动次数1-2次的大一有121人,占大一调查者的56.5%;大二有61人,占大二调查者的45.5%;大三有50人,占大三调查者的42%;大四有1人,占大四调查者的14.3%。本学年参加学术活动次数3-4次的大一有67人,占大一调查者的31.3%;大二有28人,占大二调查者的20.9%;大三有23人,占大三调查者的19.3%;大四没有人参加。本学年参加学术活动次数5次以上的大一有15人,占大一调查者的7%;大二有10人,占大二调查者的7.5%;大三有11人,占大三调查者的9.2%;大四没有人参加。本学年基本没有参加学术活动的大一有11人,占大一调查者的5.1%;大二有35人,占大二调查者的23.9%;大三有35人,占大三调查者的26.9%;大四有6人,占大四调查者的85.7%。
表1反映了本次对漓院的调查重点是大一学生,被调查者接近总调查人数的一半。大四在校学生不多,样本量较少,占总调查人数的1.5%。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漓院学生的活跃度集中在1-2次的区间里,往后参加次数越多,参与人数越少。漓院学生的完全不活跃度为18.4%,与年级增长成正比,年级越高,不参加活动的人数越多,在大四达到顶峰,为占大四调查者的85.7%。说明漓院同学整体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中等偏下,大一的新生较积极,大二、大三的同学积极性明显下降,学术活动氛围较差。
 
图1-3 广西师范大学参加调查者在本学年参加活动次数*年级分布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242位调查者中,大一学生89人,占总调查人数36.8%,大二学生77人,占总调查人数31.8%,大三学生57人,占总调查人数23.6%,大四学生19人,占总调查人数7.9%。
本学年参加学术活动次数1-2次的大一有22人,占大一调查者的24.7%;大二有28人,占大二调查者的36.4%;大三有27人,占大三调查者的47.4%;大四有10人,占大四调查者的52.6%。本学年参加学术活动次数3-4次的大一有44人,占大一调查者的49.4%;大二有37人,占大二调查者的48%;大三有25人,占大三调查者的43.9%;大四有2人,占大四调查者的10.5%。本学年参加学术活动次数5次以上的大一有22人,占大一调查者的24.8%;大二有11人,占大二调查者的14.3%;大三有3人,占大三调查者的5.3%;大四有1人,占大四调查者的5.3%。本学年基本没有参加学术活动的大一有1人,占大一调查者的5.1%;大二有1人,占大二调查者的1.3%;大三有2人,占大三调查者的3.5%;大四有6人,占大四调查者的31.6%。
表2反映了本次对师大的调查重点集中在大一、大二的学生,被调查者接近总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大四在校学生不多,样本量较少,占总调查人数的7.9%。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师大学生的活跃度集中在3-4次的区间里,1-2次次之,5次以上较少。师大学生的完全不活跃度人数只占被调查人数很少的一部分,说明师大同学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中等偏上,学术活动氛围较好。
 
图1-4 桂林理工大学参加调查者在本学年参加活动次数*年级分布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240位调查者中,大一学生85人,占总调查人数35.4%,大二学生73人,占总调查人数30.4%,大三学生66人,占总调查人数27.5%,大四学生16人,占总调查人数6.7%。
本学年参加学术活动次数1-2次的大一有35人,占大一调查者的41.2%;大二有34人,占大二调查者的46.6%;大三有18人,占大三调查者的27.3%;大四有4人,占大四调查者的25%。本学年参加学术活动次数3-4次的大一有23人,占大一调查者的27.1%;大二有21人,占大二调查者的28.8%;大三有33人,占大三调查者的50%;大四有1人,占大四调查者的6.3%。本学年参加学术活动次数5次以上的大一有19人,占大一调查者的22.4%;大二有10人,占大二调查者的13.7%;大三有2人,占大三调查者的3%;大四没有人参加。本学年基本没有参加学术活动的大一有8人,占大一调查者的9.4%;大二有8人,占大二调查者的11%;大三有13人,占大三调查者的19.7%;大四有11人,占大四调查者的68.8%。
表3反映了本次对桂工的调查重点集中在大一、大二的学生,被调查者接近总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大四在校学生不多,样本量较少,占总调查人数的6.7%。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桂工学生的活跃度集中在1-2次的区间里,大一、大二学生参与人数较为平均,大三、大四参与人数递减幅度较大,与人数逐渐减少。其中有一个较特别的现象,50%的学生在大三时普遍参与较多的活动。桂工学生的完全不活跃度为16.7%,人数在四个年级中分布较为平均。说明桂工同学整体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中等,大三部分特定同学较积极,学术活动氛围一般。
结果分析:通过对漓院474名调查者、师大242名调查者、桂工240调查者的年级、本学年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的对比分析,发现三所学校学术活动氛围由高到低排列是师大>桂工>漓院。
其中活动活跃度分析:
漓院学生活动活跃度集中在1-2次区间里,大一新生参加的比例较大,活动参与人数随年级的增加呈阶梯式递减。据分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一新生从要求严格的高中升上大学,对于参加活动有被硬性要求的压力。二是相对高中,漓院学术活动在形式上较创新,对大一针对性较强,能抓住大一新生千奇百怪的视线。但同时从大二大三参与度降低来分析,也体现了漓院活动没有创新和改变,内容的广度不够广和深度不够深的问题,不能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而拓展学识层面,导致高年级参与度较低。
师大学生活动活跃度集中在3-4次区间里,大一、大二、大三参加人数都在40%以上;说明师大的学术活动既吸引人又通俗易懂,没有学术理解方面的隔阂,知识覆盖层面较广。
桂工学生活动活跃度有一定的特殊性,在1-2次区间里,大一、大二参加人数较多,在40%以上;在3-4次区间里,大三同学参加较多,达到50%;说明桂工的学术活动针对性比较强,部分活动需要一定的学术积累。

2. 师大学生与漓院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动机及意义调查分析
2.1 师大学生与漓院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动机调查分析
 
图1-5 三大高校参加调查者对参加学术活动意义的分析结果
由图1-5可知,三大高校的学生普遍认为参加学术活动的意义在于扩充知识,而三大高校之中,漓院比重较大。获得奖状和与人交流也被认为意义比较大,而三大高校之中,桂工的学生比较重视获得奖状与否。认为学术活动无意义,参加是为了打发时间同学,漓院居高,其比例是师大的3倍,桂工的6倍。
 
图1-6 广西师范大学参加调查者参加学术活动动机的分析结果
由图1-6可知:在接受调查的232位调查者中,去参加活动动机是因为与专业相关的有73人,占调查总人数31.5%;因为与兴趣相关的有84人,占调查总人数36.2%;因为与老师相关的有57人,占总调查人数24.6%;因为与奖励有关的有12人,占总调查人数5.2%;碰巧有空或者同学叫去的有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因为其他原因的有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
 
图1-7是漓江学院参加调查者参加学术活动动机的分析结果
由图1-7可知:漓江学院的大多数学生把奖励排在参加活动动机的第一位,达到90%以上;把专业因素排第二,达到70%;其次是外出实践机会>兴趣>老师。
结果分析:师大很好地在学术活动中把专业知识与兴趣爱好融合在了一起,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活动价值观,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参加学术活动来提升自我学术素养的好习惯。在漓院学生的心目中,专业知识与兴趣爱好是属于完全脱节状态的,同学们参与活动大多数是为了获得奖励,其次才到专业知识积累与外出实践机会。表现除了同学们对学术活动的物质期望,若要提高同学们的活动积极性,增加奖励额度或者奖励范围,这也不失为一个因地制宜的好方法。
2.2 师大学生与漓院学生对参与学术活动的意义调查分析
 
图1-8 是三大高校参加调查者参加学术活动动机的分析结果
由图1-8可知,师大学生的参加学术活动动机集中在专业、兴趣和老师这三个因素上。桂工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动机集中因素与师大相同。漓院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动机集中在专业、奖励和同学叫去这三个因素上。     
综合分析:师大同学大多数因兴趣而参加学术活动,说明师大的学术活动和同学们的兴趣结合得比较紧密。桂工同学大多数因为专业而参加学术活动,说明桂工的学术活动强调专业技能,大多围绕专业知识而展开。漓院同学大多数因为奖励而参加学术活动,说明漓院的学术活动不能靠活动本身吸引同学参与,要借助于奖励机制来推动同学们进行学术的学习。
 
图1-9 广西师范大学参加调查者对参加学术活动意义的分析结果
由图1-9可知,师大学生认为参加学术活动的意义是扩充知识的有10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5.7%;获得奖状的有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3.4%;给予启发的有2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与人交流的有3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3%;打发时间的有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7%;其他的有4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7.2%,根据问卷整理可知,选其他的同学大多数都是为了获取学分。
 
图1-10是漓江学院参加调查者对参加学术活动意义的分析结果
由图1-10可知,漓院学生认为参加学术活动的意义是扩充知识的有24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2%;获得奖状的有5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3.2%;给予启发的有1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4%;与人交流的有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打发时间的有4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2.4%。
结果分析:与师大的相对比,在漓院“打发时间”的选择比例明显多于师大,同时“给予启发”与“与人交流”的选择率偏低,表现出漓院学生不喜爱与较少思考的一个态度。这个发现给漓院的学术活动打破现有瓶颈提供了一个方向,由至善理念出发,举办一些能启发大学生思考的学术活动,并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个自由宽广的交流平台,真正为同学考虑,通过活动可以收获什么,交流什么,学习到什么的问题。这样给同学们对症下药,对于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术活动氛围都是很好的方向。

3. 师大、漓院、桂工学术活动宣传程度、师生互动程度与学术氛围及标准调查分析
3.1 师大、漓院、桂工学术活动的宣传程度调查分析
 
图2-1 三大高校的学术活动宣传程度对比分析结果
由图2-1可知,学术讲座对于三大高校的学生来说是最为熟悉的,宣传程度很到位,几乎100%的同学都了解。对于“座谈交流会”和“社团活动”这两个学术活动,宣传程度都是师大>漓院>桂工,三者差距不大。对于学术竞赛的宣传,桂工的宣传程度明显领先于师大与漓院,间隔幅度高达20%。对于“实地考察交流”这个难度比较大的学术活动漓院首次超过两大高校,排序是漓院>师大>桂工。
结果分析:三大高校都以讲座的形式作为学术活动的基本形式,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而其他形式学术活动宣传程度普遍较低。桂工作为工科学校,网页制作、软件大赛等学术竞赛活动较多,不仅宣传较充分,而且校园影响力较大,所以被同学们熟知比重大。可以说漓院的学术活动一直都是跟着师大这个老大哥来走的,但今年来漓院大力推进“挑战杯”学术课题研究活动和“创业杯”创业策划评比等实地考察交流类的学术活动,使得其活动知名度首次超越师大,宣传效果显著。建议漓院继续大范围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学术活动教学,并在保持现有活动宣传力度情况下,以更丰富的活动内容打造出漓院的“王牌学术活动”。
 
图2-2 漓江学院学术活动的宣传效果调查分析结果
根据对图2-2和对政法系党总支书记甘华成老师的访问(见后文),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对于“至善讲坛”等一系列学院大力推广的活动,各系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知道的人数接近70%。这说明同学们对至善校园文化的认可程度较高,学校宣传到位。但对于各系自己举办主打的学术活动却只面临有本系同学了解得比较多,外系同学了解较少的尴尬境地。这恰巧反映出了各系的学术活动宣传不到位,没有很好地运用学校现有的资源的问题。
3.2 师大、漓院、桂工学术活动的师生互动程度调查分析
 
图2-3 三大高校的学术活动师生交流程度对比分析结果
由图2-3可知,师大的师生交流程度最充分,接近90%的学生认为师大的师生交流程度在比较充分以上;桂工60%以上的同学认为师生交流程度比较充分以上;漓院有接近30%的学生认为师生交流程度在比较充分以上。这说明漓院与师大、桂工在学术活动上的劣势在于师生交流程度。会造成这种师生交流程度低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是第一次与老师交流后发现得不到满意的效果,使得往后较少与老师交流。二是老师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和学生交流。
3.3 师大、漓院、桂工学术活动的学术活动氛围调查分析
 
图2-4 广西师范大学学术活动氛围浓厚程度调查结果
 
图 2-5 桂林理工大学学术活动氛围浓厚程度调查结果
 
图2-6 漓江学院对学术活动氛围浓厚程度调查结果
由图2-4、图2-5、图2-6得知学术活动氛围浓厚程度最高的是师大,91.7%认为比较浓厚以上;其次是桂工,87%认为比较浓厚以上;最后是漓院,71.6%认为比较浓厚以上。
3.4 师大、漓院、桂工学术活动的学术氛围标准调查分析
 
图2-7 三大高校的学术活动学术活动氛围对比分析结果
本小点结合三大高校学术活动氛围浓厚程度来分析,浓厚程度由高到底排序从师大〉理工〉漓院来看,对学术氛围浓与否的定义,体现了同学们在四个方面对学术活动的期望。
师大同学认为能激发同学热情、使同学投入时间去参与的学术活动氛围就是一个很浓厚的氛围;桂工同学认为投入时间的多少更重要;而漓院学生认为学术活动参与度高,才是学术氛围浓厚的表现。这样的对学术活动氛围的定义反映了三个学校对于学术活动的不同的要求。
以漓院为例,一直以来漓院的学术活动参与度不高是它的硬伤,研究就是要从别的成功的学校学习经验,而桂工和师大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师大和桂工对于学术活动的定义不是一个单纯的活动,而是让同学们有所收获的行为,是激发热情,投入时间去钻研的行为,这样的理念培养了同学参加学术活动是属于学习日常化、习惯化的一种方式的观念,这种观念使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参加活动,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向上的文化氛围,活动参与度就不会是核心问题了。

4. 师大、漓院、桂工学术活动的预期效果、改善方向调查分析
4.1 师大、漓院、桂工学术活动的预期效果调查分析
 
图2-8三大高校对学术活动心里预期的调查结果
由图2-8可知,师大的活动效果最好,90%以上被调查者认为基本达到心里预期以上;桂工活动效果过次之,80%以上被调查者认为基本达到心里预期以上;漓院的活动效果比较一般,50%的被调查者认为基本达到心里预期以上。
4.2 师大、漓院、桂工学术活动的改善方向调查分析
 
图2-9 三大高校就活跃学术氛围提出改善方向调查结果
由图2-9可知,师大和桂工的学生都认为目前需要做的改进是完善奖励机制和加深教师互动。漓院的学生认为目前需要做的改进是完善、开放基础设施(如图书馆、自习研究教室等)和健全奖励机制,这样才能在教学资源完善的前提下吸引更多同学来参加学术活动。
对于师大和桂工也积极重视的师生互动方向,漓院也有必要去完善,只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有新的思想和火花,所以漓院一直忽视的师生互动问题,也是目前刻不容缓要修正的一部分。

(二) 定性分析:人物访谈资料分析
1. 横向对比,取长补短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桂林主要高校校园文化中学风建设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涉及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三所学校。在实地调查中,通过向高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和对老师进行访谈,从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学风建设、学术活动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掌握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以学生团队来参与本次调研,能够更容易的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切身体会学生们的感受,进而提出更有益于学生的学术活动建设性意见。如下所示:
师大、漓院、桂工三所高校关于学术活动基本情况对比一览表

    高校名称

对比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如何看待
学术活动与
校园文化结合 顺应校团委所提倡的创办特色、品牌活动举办学术活动。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倡导学术理念,提倡尊师重道、敬业乐群。从严要求、规范管理,推进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学术活动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重要的第二课堂。能够结合专业特色对学生进行塑造,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以及加深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术活动是常态化的,校园文化是以广泛传播、内容多元方向着手的,学术活动仅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主要较侧重技术方面,但人文方面也有涉及。
主要采取的学术活动形式 1.投标竞选方案;
2.采取针对性强的讲座方式与学术探讨相结合;
3.实践类学术活动;
4.公益创业设计类大赛。 1.对外合作的形式,享双方资源,进行资源合理配置;
2.邀请知名专业人士开展讲座;
3.专题辩论大赛;
4.举办小型学术系列活动。 1.邀请名人进行知识拓展;
2.开展讲座;
3.师生共同进行专项课题研究;
4.每学期按时上报学术活动计划。
品牌
学术活动 1.“人文强桂”系列学术沙龙
2.法学院“君健之光”活动、法律文化节活动
3.“独秀杯”学术科技竞赛
4.文学院“中文之光”活动
5.经管学院“营在雁园”活动 1. “至善讲坛”大型学术讲座
2.经管系“学术文化月”和“读书活动月”
3.政法系“法律宣传文化月”至善校园文化活动、“君健之光”大学生法律文化节知识竞赛和法律活动月 1. “雁山讲坛”大型学术讲座
2. “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作大赛
3.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











题 不足
之处 1.学生参与率低。
2.奖项设置不够合理。 1.学生参与率低。
2.学生做调研的能力不足,特别体现在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方面。 1.学生参与率低。
2.学术活动普遍形式陈旧。
3.学术环境不理想以及学院设置专项经费方面的欠缺。
 原因
分析 1.学生本身不举报较高的科研能力,缺乏指导和帮助造成选择课题困扰。
2.老师不能积极配合,导致学生放弃参与。 1.宣传力度不足,没能形成系列活动,单独的子活动,导致执行力较差。
2.缺乏参与实践的经验。 1.宣传力度欠缺,学生自身科研能力有限。
2.传统学术活动形式根深蒂固。
3.学院领导不够重视。
 改进
方案 1.将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情况与评奖评优直接挂钩。
2.全院教职工会议上,让老师直接认领并负责指导学术团队。 1.邀请社会上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做讲座,建设较完备的宣传阵地。
2.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将课堂带到实践中去。 1.扩大宣传范围;与评奖评优挂钩。
2.从国家级、区级竞赛中汲取经验。
3.向学院领导进行请示,争取院校领导的重视;加强活动严谨性,争取较多的合理经费。
宣传方式 1.邀请各院系老师、学工处、社团等各组织代表参加活动。
2.通过网站、校报进行宣传。
3.以讲座形式进行学术活动宣传。
4.专业教师答疑解惑。 1.进行面向全院的讲座。
2.问卷调研。
3.在校园内进行广播宣传。
4.展板、横幅宣传。
5.漓江学院报宣传。 1.向学院领导推荐可行性强的学术活动。
2.同类专业进行联谊、共同建立协会。
3.与其他高校同专业举办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知识竞赛。
展望
学术活动 主张采取针对性强的讲座方式与学术探讨相结合,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希望加强学术活动的创新性,例如通过运用网络媒介来开展和宣传活动,并且会在原有基础上尝试举办法律、公益相结合的歌唱大赛。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同学参与积极性 学术活动必须要结合学院的文化理念以及系的特色,将漓江学院主张的“至善文化”贯穿到学术活动中,并且以学术活动的形式将校园文化展示出来,主张以学术促文明,以理念带学术的观点。同时也要注重与外的交流和沟通。再者,侧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希望学生能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里面来。再一个,就是从低年级开始进行基础训练,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

2. 深度完善,归纳总结
学术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开展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并且能够结合专业特色对学生进行塑造,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实习、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术活动起到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活跃思维的作用。学术活动作为第二课堂,提升了同学们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对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的团队紧密结合了调查反馈的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几项切实可行的建议如下:
创新形式,内容丰富:目前,高校开展学术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学术沙龙、系列讲座、实践探析、论文写作、辩论赛、职业技能竞赛、教师科研展示和系列品牌活动等。有创意的活动形式能够令学生耳目一新,调动起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针对改进,特色发展:开展一个学术活动,都会出现比较棘手或者学术活动普遍会出现的问题,例如参与度不高,宣传力度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等。举办者应该活跃思维,采取针对性强的改进方案。适时地实行奖励制度,向领导提出可行性强的建议,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开展合作,整合有效资源,提升学术活动影响力。
保证质量,稳定受益:学术活动的主要受益群体是学生,而学术问题的核心是充分运用理论,紧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遵循这个思路,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后,深化同学对学术活动的理解,并且对学生们进行专业化和就业方向的指导。
加强宣传,通力合作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得知,全院推广式宣传、职业技能大赛和学术性调研活动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方式。学术活动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校内,采取院系联谊、高校间合作、借助外界媒体力量等方式,能够扩大学术交流的范围和影响力,丰富学术内涵。
明确方向,规划发展:学术活动应以营造学术氛围和深化学术内涵价值为目标,针对学院、各专业现有的理论研究进行深度探究和规划发展。学院、各专业应在把握好学院特色文化和专业特色,结合各自学术活动理念,开展多元化的学术活动,并且进行创新和发扬。同时,能够形成一定的制度和氛围,鼓励学生和老师对学术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使学生群体的参与度得到扩大,调动老师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让学术活动真正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形式。

四、结语
本调研小组在调研期间,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并热衷于参加学术活动,怎样让他们在学术活动中受益,如何用“至善”理念来引导他们,更重要的是如何促进学院“至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深远意义。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大多数漓江学院学生心中,参加活动的意义在于获得奖励,并非自身兴趣而参加;在举办学术活动时,活动组织方为学生考虑得较少、学生受益低、师生间的交流不足;如何培养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是属于学习日常化、习惯化的一种方式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如何完善、开放基础设施(如图书馆、自习研究教室等)和健全奖励机制对推进漓江学院学术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举办学术活动时应把专业知识与兴趣爱好相融合,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同学们养成参加学术活动来提升自我学术素养的好习惯。良好的理念可以深入学生的心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漓院的学术活动应该多与至善理念挂钩,但并非所有活动都挂钩至善,因为并不是所有活动的主题内容都适合至善理念,这样勉强地将至善理念强注入到每一个活动中不仅得不到现象中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举办一些能真正为学生考虑的活动,同时大范围的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学术活动教学,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活动内容,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完善基础设施以及加强师生互动,学院对于学生的学术活动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大大提高漓院学术活动的参与度与收获度。

参考文献
[1] 夏云鹏.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对策[D]. 沈阳建筑大学. 2010(12)
[2] 周 石. 强化学生学术活动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开展学生学术活动为例[J].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2)
[3] 夏云鹏.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 沈阳建筑大学. 2010(12)
[4] 田 胜,狄 奥.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为例[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09)
[5] 许嘉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J]. 求是. 2004(18)

附 录
附件一 关于“漓江学院学术活动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件二 关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学术活动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件三 针对桂林市雁山区三大高校老师的访谈提纲
附件四 针对桂林市雁山区三大高校老师的访谈记录
附表一 创新课题人员分工情况表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