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三届社团(团队)创新课题——“教育移民”背景下中国东盟无障碍旅区内广西旅游人才社会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2-09-0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一、摘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推进,为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力求实现东盟无障碍旅游,面向东盟国家的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正在建立。我们针对广西高校培养的80后旅游人才,进入社会后的一些问题(如社会价值观问题、社会思想道德观问题、家庭问题、以及离婚率问题等有悖于社会和谐的问题,导致的一些心理亚健康、社会诚信度低、吸毒、偷渡等社会灰色地带现象)进行社会跟踪调查研究,力争对90后、2000后旅游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有效作用,为培养出更多适应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促进中国-东盟旅游区的和谐与发展。

二、关键词
教育移民  中国东盟  广西  旅游人才  社会心理  体系构建

三、引言
(一)提出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在“教育移民”背景下和区域旅游一体化大环境下,针对广西高校培养的80后旅游人才,进入社会后的一些问题(如社会价值观问题、社会思想道德观问题、家庭问题、以及离婚率问题等有悖于社会和谐的问题,导致的一些心理亚健康、社会诚信度低、吸毒、偷渡等社会灰色地带现象)进行社会跟踪调查研究,力争对90后、2000后旅游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有效作用。

(二)介绍研究的背景
当前,我国甚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我国80、90、甚至2000后的成长以及他们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尤其是,80后,已经成为社会的建设分子,但是,我们的社会发现80后存在很多的社会问题,媒体及大众等对于80后所出现的很多负面社会问题十分担忧,同时很多企业单位对于这一代人才也很束手无策。其根源与教育移民有很大关系,最终导致他们在社会心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90后马上踏入社会,2000后社会都在关注他们的成长,希望学校和社会能够在培养的过程中避免80和90后的一些负面问题。那么作为高校系统,如何来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力争减少相关的社会问题,为社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有效作用就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指出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应社会急需,尽快出成果,力争能够为社会人才培养起到一些作用,避免80和90后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更加和谐的促进中国-东盟旅游区的发展。对于课题小组成员而言,既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也是获得锻炼、积累经验的机会,并且能够了解所学专业,提高专业技能,进而更好滴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说明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与社会联系紧密,遵循国家首要纲领提出的“和谐社会”进行研究,给予社会与国家所需。且应用性较强,课题就广西旅游人才社会心理状况进行研究,重点是80后,拿出成果,应用于90、和2000后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加快了人才培养的步伐,培养出技能素质高心理素质好的人才,使企业、学校和社会均能受益。

四、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
问卷由A、B两卷组成。我们兵分两路对问卷进行分发,一路专门针对广西各大院校的在旅游行业实习、兼职过或者即将毕业走出校门的旅游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的;另一路是针对广西社会上的旅游从业人员。组员通过网络和纸质两个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搜集及回收,这样信息面更为广泛,信息更为准确。问卷总共发放300份,收回272份。通过此方法更好地了解分析当前广西旅游人才的社会心理状况。所以本次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组员的广大关系网和网络资源。

(二)文献资料查阅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查阅,对教育移民、中国-东盟相关状况和信息进行透彻地了解剖析,包括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的收集,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

(三)前期研究
目前根据维普数据库CNKI检索与资料搜查(2011年6月之前),没有相关资料、课题、机构研究过这个方向。此方向研究前人没有进行综述过。以下是本人进行系统综述。具体国内外相关部分研究如下:
①中国-东盟旅游区:
研究是从近4年来开始的,相关研究有5篇。有朱环2008年的研究,《广西参与中国—东盟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策略与方案探讨》(2011);唐碧艳《构建广西—东盟旅游经济区研究》(2010);程成《中国—东盟无国界旅游区的文化成因》(2009)等。
②中国-东盟无障碍旅游区人才:
研究是从近3年来开始的,相关研究有1篇,有朱环《广西参与中国—东盟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策略与方案探讨》(2011)。
③“教育移民”的发展与研究:
“教育移民”这一方面的研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又有“移民教育”、“高考移民”、“城市移民教育”、“就业移民”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根据统计,相关研究有:
国内:
“教育移民”:221项。
我国主要集中研究表现为实证研究,从90年代开始,地域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区、三峡等局部区域。
西北地区:主要有宁夏、甘肃。如李含琳、魏奋子、王悦的《中国西部干旱贫困县教育移民调查报告——兼论教育移民的政策意义和可行性》(2006);陈晓东《宁夏“教育移民”惠及5.5万山里娃》(2011);张永文《民勤首批教育移民赴疆求学》(2007)等。
西南地区:主要有海南。有张西爱、严鑫华的《“教育移民”工程促进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赵岩的《“教育移民”工程——海南民族教育一大亮点》(2009)等。
局部区域:长江三峡、长三角。有文贻炜、黄桂林《加强三峡库区移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2008);辛华《长三角兴起“教育移民”》(2003)等。
国外:
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移民教育”和“就业移民”。主要研究的国家有移民较多的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主要研究有,李爱慧《美国东欧犹太移民的教育观念与其子女的教育成就分析》(2003);宋爽《试论英国移民教育的特点转变》(2006);刘丽丽《德国移民教育政策评析》(2005);出国与就业《美国就业移民——我们究竟还要等多久? 美国EB-3形势的回顾与展望》(2008);吴莲姬《韩国年轻人中就业移民剧增》(2001)等。国外这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国际”移民教育就业移民,而不是主要针对其国内现象。国外的“教育移民”和“就业移民”政策上来讲是指涉及到跨越国界的移民。

(四)实地调研
组员对广西部分院校的旅游专业实习学生及旅行社、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了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及视频访谈。
最后对调查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研究结论
1.“教育移民”这一大的理论与政策导向下,派生出新的社会现象、理论与政策。如:“高考移民”、“城市移民教育”、“就业移民”等。
因此,“教育移民”是指为使人在地域上发生迁移而进行的相关教育,教育的目的是移民。我国的研究主要是国内,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国民进行移民,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发展。
2.已经成为社会建设分子的80后,存在很多负面社会问题。其根源之一,是80一代的父母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教育进行了就业移民,离开长距地进行工作,离开原来的庞大健全的家庭组织及社会组织结构体系,导致80一代在家庭组织及社会组织结构与感情成长体系严重欠缺。其二,单个家庭组织结构中,独生子女较多,子女体系单薄,导致情感与社会关系发展欠缺。其三,教育的影响。其四,我国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根源因素最终导致他们在社会心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社会价值观问题、社会思想道德观问题、家庭问题、以及离婚率问题等有悖于社会和谐的问题,导致的一些心理亚健康、社会诚信度低、吸毒、偷渡等社会灰色地带现象)。
3.中国-东盟旅游区,理念是通过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最终实现无障碍旅游,通过旅游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广西高校在为其培养专门的旅游人才,同时广西很多本地学生都是离开所在地进行了“教育移民”,最终通过高校的教育,进行“就业移民”。其中,就业移民,包括省内移民,还包括跨国界中国-东盟旅游区内移民。
4.通过对“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东盟广西旅游从业人员社会心理状况调查研究(重点在80一代)、广西高校近10年旅游人才就业及社会心理状况追踪调查、广西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及社会心理教育研究,我们针对“教育移民”背景下中国-东盟广西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中社会心理教育建设的对策是:构建广西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体系—基于“以人为本”、构建广西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和谐社会”、构建广西高校旅游人才社会价值观培养体系、构建广西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社会心理机制体系。
5.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应该促进社会更“和谐”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因此要重视教育的投资,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
(二)问卷分析
A卷
1.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37% 63%

2.您的年龄: A. 20岁以下  B. 21-25岁  C. 26-30岁  D. 30岁以上
12% 49% 32% 7%

3.您的受教育程度:A. 中专   B. 大专   C. 本科   D. 本科以上
11% 20% 68% 1%

4.您对自己的工作:A. 非常喜欢 B. 比较喜欢 C. 不喜欢也不讨厌 D. 不喜欢
35% 46% 14% 5%

5.您感受到的压力密度为:A. 几乎没有  B. 偶尔有  C. 经常有  D. 一直都有
9.7% 44% 45% 1.3%

6.您每次感到心里有压力大约会持续多久:
A. 一天(睡个觉就好了)  B. 两三天  C.一个星期左右  D. 超过一个星期
39% 17% 29% 15%

7. 您的压力的来源为[多选题]:
A. 自我实现  B. 同行竞争  C. 自我形象(容貌、身材)  D. 经济压力
E. 人际关系(家人、同事、朋友)  F. 感情压力  G. 其他
31% 23.8% 12.3% 14.1% 8% 7.8% 3%

8. 您认为压力会对您的哪个方面影响最大:
A. 人际交往(家人、同事、朋友)  B. 健康情况(身体、心理)
C. 职业发展与能力提升            D. 对未来的期待和规划
22% 34% 28% 16%

9. 您缓解压力的方式是[多选题]:
A. 找人倾诉  B. 各种娱乐(上网、唱K)  C. 各种运动  D.大吃一顿 
E. 找心理医生咨询
16% 33% 22% 26% 3%

10.如果有一场心理讲座,您希望主题是什么:
A. 情绪调节                    B. 说话技巧
C. 如何与他人交往              D. 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25% 29.3% 32.1% 13.6%

B卷
1.如果周围有喧嚷声,你是否能马上睡着
  A.是 B.否
37.4% 62.6%

2.常常梦中所见与平时所想的不谋而合
A.是 B.否
64.3% 35.7%

3.你习惯与陌生人谈笑自如吗
A.是 B.否
42.1% 57.9%

4.你是否经常地精神委靡
A.是 B.否
23.6% 76.4%
5.你常常事必躬亲,而不相信别人也能把它干好
A.是 B.否
36.5% 63.5%

6.你会在假期里让自己放松放松、睡个懒觉
A.是 B.否
82.7% 17.3%

7.在多数时间里,你内心感到宁静和满足
A.是 B.否
62.8% 37.2%

8.稍稍等人一会儿你就急得不得了
A.是 B.否
42.4% 57.6%

9.你是否在看书时对周围细小的声音很敏感
A.是 B.否
62.6% 37.4%

10.常常思考将来的事情并感到不安
A.是 B.否
69.3% 30.7%

11.孤独一人时常常心烦意乱
A.是 B.否
73.2% 26.8%

12.你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A.是 B.否
68.4% 31.6%

13.你经常感觉自己的行动受别人支配
A.是 B.否
40.6% 59.4%

14.在做以自己为主的事情时,你往往非常活跃,全无倦意
A.是 B.否
78.6% 21.4%

15.时常担心发生地展和火灾
A.是 B.否
30.5% 69.5%

16.希望过与别人不同的生活
A.是 B.否
61.5% 38.5%

17.失败后,会长时间地保持颓丧的心情
A.是 B.否
36.9% 63.1%

18.常因天气原因心情受到影响
A.是 B.否
27.8% 72.2%

19.工作时,常常想起什么便突然外出
A.是 B.否
32.4% 67.6%

20.常常对别人的微辞耿耿于怀
A.是 B.否
40.5% 59.5%

21.生活没有动力,意志消沉
A.是 B.否
10.4% 89.6%

22.看什么都不顺眼时常常感到头痛
A.是 B.否
35.0% 65.0%

23.常常听见他人听不见的声音
A.是 B.否
4.3% 95.7%

25.紧张时脸部肌肉常常会抽动
A.是 B.否
8.5% 91.5%

26.有时认为周围的人与自己截然不同
A.是 B.否
26.7% 73.3%

27.常常会粗心大意地忘记约会
A.是 B.否
32.5% 67.5%

28.爱好沉思默想
A.是 B.否
52.6% 47.4%

29.一着急后总是担心时间,频频看表
A.是 B.否
56.1% 43.9%

30.尽管不是毛病,常常感到心脏和胸口发闷
A.是 B.否
8.6% 91.4%

31.不喜欢与他人一起游玩
A.是 B.否
20.8% 79.2%

32.尽管是微小的失败,但总是归咎于自己的过失
A.是 B.否
22.6% 77.4%

33.心情常常随当时的气氛变化很大
A.是 B.否
25.3% 74.7%

34.心有所虑时常常情绪非常消沉
A.是 B.否
27.4% 72.6%

35.失败一次后再做事情时非常担心
A.是 B.否
68.3% 31.7%

(三)研究对策
1.广西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社会心理机制体系构建原则
在21世纪,社会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高校的社会心理机制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实践能力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社会心理学已经从先前的边缘学科进入到现代心理学的核心学科中来,它不像心理学研究领域那样只强调把个体作为分析的要素,而是注重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中,比如,在人际关系和群体动力当中去探索人的行为发展及本质。所以,我们通过探究社会心理机制体系构建和发展的原则,可以将研究的触角投入实际运用,更好地促进广西高校旅游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他们人际沟通的顺畅,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择业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1)发展性原则
以学生适应社会和学业发展为导向设计社会心理机制体系,就是要求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在机制体系构建上体现教学内容的持续发展性,关注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等能力的培养,为其提供宽厚的专业基础教育,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时,更加强调社会心理机制体系的实际、实用、实践。其构建必须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考虑。重视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以利于不同阶段之间教育的衔接,而在技能培养方面,也应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人际沟通、印象管理、态度形成等的策略掌握。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本位的内容设计思路,是使社会心理机制突破理论体系形成符合高校培养目标特色,缩短学生能力与实际工作之间距离的重要原则。
(2)针对性原则
高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针对性强,培养目标直接面向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广西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社会心理机制体系构建必须要考虑的一个要素就是如何使其更具针对性。因此,在机制体系构建时,要明确所培养对象的就业知识、技能、态度及其构成比例,按照具体的社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具体行业要求规划、设计教学,要求各培养模块都能体现其职业发展方向,实施项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在就业时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实现就业目标。积极贯彻“素质为本、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在尊重教育自身规律的前提下,打破传统的社会心理机制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体系,针对性地使社会生活的灵活性、岗位工作的情景性、人际沟通的鲜活性相贯通,并以典型案例形式存在,积累和传承知识。
(3)模块化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主张通过旅游相关课程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增强课程弹性,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补充。模块化课程设计本身具有灵活性的优势,是社会心理机制体系构建的载体。其基本设计思路是:对旅游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设计就业方向性教学模块。多个核心教学内容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组合,构成一个专业及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核心内容是相对稳定、能体现专业特征的,就业性实训是灵活多变、体现就业方向特征的。整个课程结构因核心教学内容内在结构以及就业课程的多种选择性而富有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灵活性。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机制体系实施与评价要具有开放性。以学生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机制实施过程,应是一种开放的人才培养过程。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概念和结论,而是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以及实践技能,包括提供各种视听材料、心理量表软件,校外实训基地等,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索和思考,使他们锻炼并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同时,不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方式,更注重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限于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有实习基地人员对学生的评价。这种开放的人才培养过程,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适应社会、培养就业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对于学生持久能力的养成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了解受教育者的意愿,了解他们的内心,构建富有特色的社会心理机制体系,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5)个性化原则
社会心理机制体系构建的个性化,是指机制体系能充分满足旅游人才个性发展的培养需求,使其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个性化要求。从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出发,机制体系也会更具有灵活性,以便于适应企业的个性需求进行适时调整。社会心理机制体系应突出能力教学的中心位置,易于培养学生在观察、记忆、判断、想象和操作等方面的聚合式思维,实现了开放、自由、发展的个性化学习。
总之,只有在坚持社会心理机制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基础上,使用正确的方法论体系指导具体的研究,才能使社会心理机制构建工作得以健康有序发展。
2.广西高校旅游人才社会价值观培养体系构建
构建广西高校旅游人才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体系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构建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原则,并通过健全的制度体系、合理的干部队伍体系、内涵丰富的课堂教育体系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实践体系来达到构建广西高校旅游人才社会价值观培养体系的目的,使旅游人才社会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得到加强,使之有效地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健全的制度支撑体系
良好的制度体系是高校运作的基础,高校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一个高校看其综合实力强不强除了学术上的成就,再就是其硬件设施和管理能力的优劣。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班级、学院以及学校分工明确的管理帮助营造稳定的学习环境;坚持依法决策,增强教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维护和健全教育管理体系,保障学校教育活动正常秩序;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采用勤工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帮助优秀学生完成学业等等,这都是制度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我们经常也能看到存在的问题,由于沟通不及时,学校传达的精神分配到学院后,班级内没有及时通知,班主任没有引起重视造成信息堵塞等,这样的管理漏洞会给学校的正常运作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影响学校工作风气,思想上拖拉。
(2)分工合理的干部队伍体系
高校中的干部队伍体系分为学校老师中的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这两者的合理分工对大学生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老师干部队伍对学校和学院的日常工作做出指导和建议,使学校及学院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而学生干部的工作更为繁琐,事情比较多,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沟通能力。老师干部与学生干部在思想上要全有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投入无比的热忱,这样才能造福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其次要利用基层党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价值观教育,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内涵丰富的课堂教育体系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但现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不重视这一课程,学习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比较抽象的理论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能将其转换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设计课时,不能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基础课就不引起重视;其次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指导,并且通过给学生介绍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国内外马克思发展现状分析以及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比如辩论赛、小论文、讨论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解答他们政治思想上的疑问,使之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再次,就是要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加强老师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自己的教育和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品质,成为大学生的指路人,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4)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实践体系
现代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过班班级、网络,社团甚至与其他高校的联合。首先我们还是要重视班集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整个班集体是一个大家庭,任何学生都是其中的一份子。班集体在班干部和辅导员老师的管理下应该关心到每位同学,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宣扬良风气,报到班集体先进人物和事迹,弘扬社会主义特色核心价值观;其次网络文化不容忽视。网络成为当今社会最为迅速便捷的信息传递媒介,要通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筑和谐校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通过网路活动竞赛等,积极开展网路思想文化教育;社团以及和其他高校联合活动,不仅是展现本校学生风采的机会,也是学习其他高校优秀文化和管理经验的好时机。社团活动使社员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并且通过自己学习的文化知识在大脑中进行鉴别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真实理解平时课堂上所学习到的思想政治理论,才能从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
3.广西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适应市场需求,突出办学特色
特色是旅游高校的生命。本来,每一个旅游院校或旅游专业,都可以而且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突出办学特色,而许多学校正是分别依托于如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外国语、农学、林学等不同的专业背景来办学,由于惯性思维的作用,人们多不愿意积极创新,大家几乎都生搬硬套旅游管理专业统一的人才模式,丧失了自己特有的学科背景特色。因此,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时应该根据学校特点、生源特点、地域特点,安排自身的特色课程,突出对学生特殊技能的培养。特别是针对社会紧缺岗位设置的特色课程,可以锻炼学生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在就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课程设置上应重视专业理论、应用理论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落实,应根据学生能力培养规律和实际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来设置理论主干课和实践主干课。
(2)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绝大部分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扩招的最好选择,在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上基本按照大致一样的模式开展培养和教学活动,无论是列入国家重点的985院校、211院校,还是省级重点院校、一般院校,都没有从塑造特色品牌出发,都在按照大致一样的模式、一样的教学设计、一样的课程设置安排开展教学活动,各个高校很少按照市场的需求,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对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一味追求教学规模,存在牧羊式教育的倾向。对于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定位不切实际的问题,学生俨然成为无辜的“牺牲品”。对于学校来说,要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市场需求作深入而细致的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一些学校已率先尝试的“定单式培养”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特长,准确地把握区域环境和评估优势师资力量,即集中和整合自己最优势的资源去打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产品”,这也是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3)加强实践性教育,增加和优化实习课程
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演练为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二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选择能够代表酒店行业先进水平的经营实体建立产学研结合基地,学生在实习基地深刻感受实际工作的气氛,熟悉酒店的具体运作过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返回学校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目的性。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学校服务社会和向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学校创新培养高效人才模式的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优化校外实践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校内外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如不定期地邀请旅行社、酒店、景区等行业人士走进校园,为高校旅游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4)注重培养职业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对所学专业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本职业的重要性、趣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主人翁精神,对本职工作负起道德责任和义务。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热爱旅游行业。要引导旅游管理本科生扭转进入服务业是“大材小用”、“最下等的选择”的观点。另外,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更重操作技能,作为本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在开始工作就走上管理岗位,从基层做起,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很有必要。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社会各方对服务业的认识偏见也必将逐步减少,形成更加开放的就业观念。就业观念的转变也会为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期待。
4.广西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体系构建
(1)教师与学生—遵循以生为本的主体观
师生关系是人才培养活动中的主要关系。众多高校一直致力于通过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凸显高校教育的特点。然而,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教师仍然留有许多理论化教学的传统; 而学生也仍然沿袭着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口号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是却仍然缺乏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深入认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究、建构、体验、领悟;以教师为引导,就是要强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成为教学的设计者、问题的提出者、情境的营造者、经验的总结者。这样才能使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的疑惑中解脱出来,使教师从死教书、教死书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专业与综合—强化培养职业素质的学生
发展观对于高校而言,不仅需要培养面向具体职业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还应注重发展学生应对岗位变迁的适应性。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加强高校的通识教育,这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识教育可以包括一项技术的部分,使学生了解一种技术文化,从而使得所有人都熟悉技术,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另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强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使职业教育与培训贯穿人一生,这其实是高校今后努力的方向,即不仅培养学生,还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员工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针对上述两个方面,最为妥善的解决方式就是构建灵活的课程模块—以核心职业能力构建专业核心课程,辅以体育、文化、礼仪等提升横向能力的课程。
(3)规范与创新—树立发展时期的教学改革观
伴随着教学工作内涵的日益丰富与教学改革的层层推进,创新与规范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如果说规范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的话,那么创新就是提升教学工作水平的动力。比起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处于变革时期的高校更应鼓励勇于探索的教学创新,因为高校教育正处于自身发展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不是细枝末节的教育改良,而是伤筋动骨的教育改革。广西高校应树立发展时期的教育改革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与创新的难题,各个专业与各门课程要根据自身特点与实际,本着改革过程中的问题用改革来解决的原则,以观念的更新来指导教学规范的调整,以教学规范的调整来保证教学创新的效率,以教学创新的效率求得教学质量的提升。
(4)学校与社会—明确基于校企合作的开放教学观
无论是以就业为导向,还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都要求高校进行开放教学。开放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学校向社会与行业开放,做到学校即社会;二是行业、企业向学校开放,实现社会即学校;三是产学紧密合作,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大课堂。要做到第一层次的关键是请进来,需要高校吸引更多的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验(训)基地建设中来,使行业、企业成为学院教学的参与者、管理者,营造岗位职业环境;要实现第二个层次的关键是走出去,需要通过不断推动学生参与行业、社会调查,强化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使他们能参与到行业、企业的技术开发与技能指导中去,以实现社会即学校;在上述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全面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全(仿)真化实训室的建设,使学生能够在各类实践教学基地中完成课程学习,获得劳动报酬或是职业经验,而行业、企业的专家或骨干便是教师,以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校企深度融合。
(5)专业建设与配套建设—强调专业建设的发展观
各高校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但是,如果教学楼、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学设备等配套建设与专业建设的需求相割裂的话,那么实训室将无异于机房, 软件也不过是应用程序。坚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要求高校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指导教学配套建设,紧紧围绕各个专业的建设而展开,通过全面调研、合理规划,促进各类配套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相结合;通过灵活整合、共享共用,促进提高使用效率与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相结合;通过系统推进,打造亮点,促进专业实用性与借鉴观赏性的结合。各个学校还应不断解放思想,结合专业特色的培育,研究与探索专业教学配套设施一体化的建设思路与途径,通过创新设计,整合专业教学需求,赋予相同的设施以不同的功能,使教室既是实训室、又是社团活动中心;使专业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社团指导老师;使网络既是专业教学手段,又是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平台。
(6)规模与质量—调整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观
过去几年,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用人单位与部分教师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表示了担忧,认为现在的学生从接受知识的能力、对学习的兴趣到在就业岗位上所取得的成就等方面都与以前的学生存在差距,从而判断高校教育质量下降了。那么该如何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一方面,各高校要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也是更为主要方面的是调整教育质量观的问题。各高校要在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根本的前提下,调整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观,从以前精英教育时代的以知识为标准调整为以能力为标准: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树立特色质量观;要根据时代的变迁,确立发展质量观,应该认识到教育质量观本身具有鲜明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是不断发展的理念,而不是僵硬的教条,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相比不是能力下降了,而是定位变化了;要根据教学内涵的转变,树立服务质量观,清楚认识到教育事业是一种服务业,需要不断强化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 调整服务方向与服务范围, 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从而满足各类顾客,赢得市场,赢得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空间。

六、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小结
(一)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1.研究方法多样,全面;
2.有社会调查,权威文件做理论实践奠基;
3.调查对象不仅有针对性,还具有广泛性;
4.问卷涉及面广,成本低,效率高。

(二)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1.每人一份无记名问卷,看着填完,调查结果较为准确;
2.实地访问,调查依据书面形式记载,有可依性;
3.上网、图书馆查的资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有力的支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4.有关专家或相关人员的发言具有权威性,起眼光独特,具有长远意义。

(三)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我们从旅游教育体系、培养目标、培养途径与效果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东盟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为优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适应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1.调查资金短缺,时间不够
2.对象普及的全面性困难
3.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4.问卷设计有待更好的完善
5.专家及有关人员邀请比较困难
6.网上资料真实性有待辩证
7.消耗人力,人力不够

(五)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设计问卷更加科学化
2.外联拉赞助,支持研究的继续
3.调查对象更加针对化
4.人员设置安排合理化

七、参考文献
[1] 韩庆祥.化解社会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人民日报[N].2007.2
[2] 徐坤元,曾汝弟.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N].云南日报.2005.12
[3] 石国亮,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N].中国教育报.2005.12
[4] 张权民,和谐社会视野下人的精神需要问题探析[D]. 河北师范大学.2010.5
[5] 马继杰,落实教育移民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2008.12
[6] 童海华,“我们想教育移民850万”[N].中国经济导报.2010.3
[7] 傅林,终身教育背景下当今美国的移民教育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7
[8] 美国就业移民——我们究竟还要等多久? 美国EB-3形势的回顾与展望[J].出国与就业.2008.3
[9] 徐懿,张国勇“家庭式移民”创造就业新模式[N].抚顺日报.2008.5
[10] 奚源,解读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协议》[N].国际商报.2005.7
[11] 程成,中国——东盟无国界旅游区的文化成因[J].商场现代化.2009.1
[12] 周江林,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契机,加快广西旅游人才资源开发[J].改革与战略.2004.7
[13] 温家宝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全面深入合作、促进和平繁荣”》[R].印度:尼西亚巴厘岛.2003.10.8
[14] 张伟东、闫祥岭、杜蔚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与东盟互利合作重要平台[N].中国联合商报.2009.10
[15] 朱环,广西参与中国——东盟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策略与方案探讨[J].东南亚纵横.2011.1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