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外国语学院与资源供销社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10月16日,外国语学院与资源县供销合作社在资源县举行“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授牌仪式。双方围绕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助农直播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深入研讨,达成“产教融合助乡村振兴”共识。资源县供销社主任雷泽光、副主任秦辉、易珉,大埠头媒体工作室负责人杨海龙,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及教师代表等10余人出席。

仪式上,雷泽光介绍,资源县作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依托高寒生态培育百香果、高山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其中百香果产业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中峰镇红提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但当地农产品“出山”面临品牌国际化、电商人才短缺难题,此次合作旨在借助商务英语专业优势,破解直播语言壁垒,拓宽外销渠道。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表示,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理念,实习基地的建立既是商务英语“语言+跨境电商+直播运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也是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将通过校地协同育人助农产品走向更广阔舞台。

授牌仪式

座谈会上,双方明确三大合作方向:一是“直播+翻译”双轨实训,学生将参与多语直播带货,完成英文文案撰写、跨境电商运营等全流程实践;二是“校社双导师”机制,企业导师培训直播技能,高校导师指导跨文化营销,共编《山区农产品跨境直播实务》等特色教材;三是“季度主题直播”计划,结合“丰收节”“河灯节”策划活动,打造“实践+助农+文化传播”品牌。雷泽光透露,计划每年选派新媒体“农人”参与高校培训,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

双方座谈

授牌后,教师代表实地考察了资源县粤桂供销农产品展示馆、“三农”直播间及智慧农业示范区。

实地考察

据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已构建“课堂+校内实训+校外实践”体系,此次合作将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未来,双方将以实习基地为纽带,探索“高校人才+地方资源+市场需求”模式,为山区农业现代化与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校地合作”新范式。

一审:李田二审:王亮三审:庞一飞责任编辑:庞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