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拼搏 自强不息
WELCOME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学生工作>>至善寄语>>正文
至善寄语

秉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从清明节说起


发布时间:2014-04-10 00:00:00  作者:谢国榕  浏览量:[]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枯黄的草地开始点缀着绿色的繁星,光秃的树枝逐渐发出青翠的嫩芽,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前两天我们也刚刚度过我国春天的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得名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的第108天,是我国最重要的“八节”之一。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在清明节,人们踏青、扫墓,祭奠祖先、缅怀先人和先烈,这些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刻感知传统文化,实践感恩思源精神,如同端午节所弘扬的爱国主义情怀、重阳节所弘扬的敬老情结一样,清明节同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容和重要的文化价值,是秉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世代相传,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和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强调修身、治国、平天下,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这些理念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古为今用,“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要洋为中用,但是不能妄自菲薄,要有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和制度自信,坚信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
最后,让我以一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结束今天的讲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愿以此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上一条: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关闭